饮食文化

宝鸡四大必吃美食——臊子面 即将登上赛场

臊子面是宝鸡名吃,在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新疆等地颇为流行。臊子面的故乡是今天的宝鸡。宝鸡各具特色的面食大约有十几种,臊子面是其中一大特色。《水浒传》第三回中就提到过:“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可见,古人也很喜欢吃这臊子面。

图片

臊子面是宝鸡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9个字,“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即为“九字决”。宝鸡臊子面中岐山和扶风的最有名。一碗刚出锅的岐山臊子面,红油汪亮,辣汤烫手,香味飘窜,端起来,惹人喜爱。若是不喜辛辣,也可以尝试扶风臊子面,金汤玉丝,酸味同样浓郁,食之别有一番风味。现在人们生活富足,家庭酒席冷热菜肴过后,最后一道必须是臊子面。
让世代宝鸡人难以割舍的臊子面,其名称来源实为取其配料“臊子肉”一词,“臊子”的意思就是经过去油烹制的细小肉片。其特点一是烹制时间长,约两三个小时;特点二是保存时期长,无须冷藏,放入瓷罐,可达半年之久;特点三是因醋调酸后易于蛋白质的分解,利于吸收。

图片

臊子面制作方法极为讲究,首先要劙面,劙好的面口感筋滑,此面合面加碱,不软不硬,合好后不用醒面,擀好多加干面折好,一手执面杖,一手执刀,贴杖从右向左犁开面条,回刀空刀,擀杖慢退,反复劙过,高手此起彼落,令人眼花缭乱,犁出的面又细又长,十分均匀。此种做面技法已不多见。一般只有家里的长者才会。毕竟这劙面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炼成的。
臊子分为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其中又以肉臊子为主。做肉臊子要放醋,不能加一滴水,这是宝鸡岐山肉臊子的做法。肉在炒制的过程中,出油是关键,要小火,油出不到肥肉腻,油出过了瘦肉柴,水干了后再炒两三分钟差不多了,再将料酒、岐山醋、老抽、辣面,加水炖到肉酥烂。加入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突出的是肉香。

图片

有了肉臊子了还得有素臊子,这样才是荤素搭配的臊子面,讲究五色,“黄白红黑绿”等各色时令菜蔬作为汤上“漂菜”。有鸡蛋饼丁(黄)、老豆腐丁(白)、胡萝卜丁(红),辅之以木耳(黑)、韭菜(最后放)等。
汤是臊子面的灵魂,锅底油爆香姜末,倒入岐山醋、水烧开,略放些糖会使汤变得绵酸,倒入适量肉、素臊子,蛋皮、葱花、韭菜(蒜苗),面好后要用凉开水过一遍,浇入滚开的汤。
臊子面便于消化,饱腹感极强,就算是下午吃也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经过精致加工的臊子面是宝鸡人不可缺少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