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锅盔,宝鸡人珍爱的干粮

自我小的时候,就知道锅盔是宝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干粮,它的来历故事有多种说法,在宝鸡流传的是:周文王率兵打仗,没有办法供应军队众多人吃饭,就把面粉发到每个人手中,让他们用水和好面后放在头盔中烤熟,从此就有了文王锅盔这个典故。
马道巷,是存在于我们这些伴随着宝鸡发展人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印象中,马道巷卖吃食的小摊主,一个个放开喉咙喊着,他们那不同的口音,让马道巷显得非常的热闹,唯独卖锅盔的一溜几个摊主,一声不吭,但买的人却排起了长队。摊主用锋利的钢刀,飞快地切下一小块,挂在秤钩上称个斤两,然后再用刀子斜斜地切成菱形块,或者就一个完整的像铁锅一样的锅盔被买走。

图片

每当逢年过节,这里卖锅盔的摊主前,就兴旺了起来。
锅盔,顾名思义,锅里用慢火一点点烙出来的像盔甲一样的馍馍,有大有小,大的是七八斤重,小的有一两斤重,有薄有厚,薄的用手一下就能掰开,厚的得用刀子切才行。
在物质极度缺少的年代,一般家庭只能把锅盔当成奢侈品,不能常常吃到,但锅盔是人们最喜欢吃的馍馍,大人小孩都盼着吃个够。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人小孩盼望吃锅盔的愿望早早实现了,锅盔当干粮,已经是普通不过的事了,想什么时候吃,大街上有的是。现在的锅盔,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进,先前用水合面,烙出来的锅盔又干又硬,咬到嘴里,你就知道,什么叫牙好胃口就好,要是再放几天,就要用开水泡着吃了。
现在的锅盔,大多是用清油和大油和的面,吃起来又酥又可口,深受宝鸡人的喜爱。油锅盔不但在各个小吃城,大吃城成了抢手货,而且在各大超市及各大酒店,油酥锅盔格外受到青睐。
图片
在宝鸡,还一直有人家生了小孩,娘家人在孩子半个月时,送一个又圆又大,十斤左右重的大锅盔,意在藏住小孩,让小孩无灾无难,这个笨重的大锅盔送到小孩跟前时,要两个大人的四只手拿起来,在小孩身体上晃几下,意在捂住了,叫扣锅盔。这只又大又硬的锅盔,扣过后就成了产妇的干粮,当然要用开水泡着吃了。
豆花泡馍,也是宝鸡人不可缺少的美食,从有豆花开始,便有了锅盔泡豆花,每天清晨,大街小巷及固定门店,豆花泡馍成了香饽饽,吃一碗又辣又煎的豆花泡馍,南来北往的食客们,天文地理,国内国外,新闻旧事,人们边吃边侃,简直就是皇家帝王的享受。
宝鸡人从小爱吃锅盔,吃锅盔已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饭菜,我那在北京的儿子,每每带给他锅盔,就高兴的先是美美咬上一口,然后再聊天叙旧。
如今的油酥锅盔,已经成了走洲过县,漂洋四海的商品,锅盔生产已有众多的连锁加工厂店,生产的小油酥锅盔,包装袋上面印有历史渊源,商标上印有生产时间及保质期让食用者非常方便的享用。我们在市场上常看到的就有岐山油酥锅盔、凤翔硬面锅盔、扶风鹿糕馍、陇县核桃馍等干粮,宝鸡人众多的锅盔馍品种。

图片

锅盔是宝鸡人的最爱,平时当馍吃,出门当干粮,来客人赠送,走远亲必备。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速递锅盔已是快递食品的一大亮点。儿子从小就爱吃锅盔,以前走动时只能带几个,现在有快递,一次递上几个,儿子分送给在京工作的宝鸡同乡同学,每每几天后,儿子电话说:妈,您递的油酥锅盔,真是供不应求!
宝鸡人爱吃锅盔,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馍馍,干粮,现在,仍然是我们珍爱的干粮!


作者简介
苗烈香,中共党员,宝鸡日报社编辑记者。主任编辑职称,省市作协会员,《宝鸡美食》特邀记者。近年来,客居北京。发表文章多篇,出版作品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