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酒拳是中国酒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猜酒拳通称“划拳”,古时叫“拇战”(指酒令中的手势),俗称“猜拳”“闹拳”。喝酒行令既是主人好客的传统表现,又是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不但能增加酒宴上的乐趣,还能增加许多有益的知识。常言道“酒宜喧,茶宜静”。所以饮酒往往是在酣闹气氛中进行,并伴随着酒拳行令。它是人们饮酒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又能调剂饮酒者的酒量。现录西府古今拳谱几例:狗熊拳 双手叉腰代表人,手往前举做射箭状,即代表箭;双手举过头顶做投降姿势:代表狗熊,一物降一物,人掌握箭,箭射狗熊,狗熊吃人。玩时,俩人对坐,各自做不同的姿势,嘴里按节奏喊着“嗤嗤”的声音,谁要是输了谁就喝酒。传说此拳产生于游牧时代,是最古老的酒拳。砂锅拳 将手掌摊平代表水;将五指收拢面呈凹型代表砂锅;将五指握紧成拳头代表石头。水淹石头,石头砸砂锅,砂锅煮水。一拳制一拳,输者喝酒。传说此拳产生于陶器社会,也是较古老的酒拳。锤子拳 “剪刀、锤子、布”三式。剪刀剪布,布包锤子,锤子砸剪刀,也是一物降一物。传说此拳产生于铁器时代。杠子拳 “老虎、杠子、虫、鸡,” 四式。也是一物降一物,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杠子,输者喝酒。夫子拳 此拳谱是“一定高升,两索籀好,三元及第,四季发财, 五子登科,六合意顺,七彩丰年,八马连环,九必快发,满堂映红。”都是图吉图利的酒拳。诗酒拳 以唐诗宋词组合起来,专门咬文嚼字,以示高雅。拳谱是“一片冰心、两岸青山、三边曙色、四海南奔、五月端阳、六龙回首、七雄闹海、八月湖水、九月风吼、十万大军。”酒名拳 以酒名为拳谱。其谱是“一品香,二锅头,三鞭酒,五粮液,绿(六)豆烧,七珍梅,八字酒,酒(九)中仙十全补。”螃蟹拳 以数字来猜酒令。拳谱是“一个螃蟹一张壳,两个大夹夹,八个小爪爪,夹呀夹得累,扯呀扯不脱。”俩人边说边比划动作,而后进入正式的猜拳。“一心敬你,两家相好,三桃园来,四季发财,五经魁首,六六顺来,七个银巧,八仙庆寿,九命长寿,十满堂来。亲家你唱。”若一方输了,再进入第二轮时就要把数字加倍,即:“二个螃蟹二张壳,四个大夹夹,十六个小爪爪,夹呀夹得累,扯呀扯不脱。”以此类推,逐步升级,若是把数字加错了,或者动作比错了,都要喝酒,以示惩罚。此拳能促进人们的思维敏捷,往往把人搞得手忙脚乱。三国拳 酒谱每句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典故,显得高雅,节奏较缓,适合年纪大的人玩,所以又称“老人拳”谱曰:“三呀三国志呀,俩呀俩叮口当”。唱完进入正文,即:“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辞徐庶,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十面埋伏。”一名一典典,若是猜对,猜对的一方还要唱:“请喝酒呀”,输的一方也要唱:“我喝酒呀”,输者—饮而尽,再来。愣愣拳 西府方言“打愣愣”就是“打嗲嗦”的意思。玩时,两人同念:“高高山上一枝梅,俩喝酒打愣愣,愣惜打,打愣愣,不打愣愣罚三杯。”然后猜拳:“一品顶戴,二郎神灵,三星高照,四喜相逢,五经魁手,六六大顺,七巧巧到,八马连环,九快到来,十分圆满。”有趣的是,俩人每念到“打愣愣”两字时,必须打哆嗦,如果谁忘了打哆嗦,就必须罚酒一杯。酒过数巡,往往顾此失彼,引得满堂大笑,热闹非凡。总之,人们一方面认为酒糟蹋粮食,醉了丑态百出。另一方面,认为酒虽不能使人填饱肚子,但却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便是“茶宜静,酒宜喧”的内在根由。酒拳谱中,有些内容具有浓浓的封建色彩,并且在公共场合下划拳,闹酒终归失雅,然,这种风俗在我国特别是民间,已广为流传,有些地区喝酒不划拳,就感到不热闹,甚至连喝酒都感到不过瘾。当然,随着社会文明素质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将会用一些新的方法来取代,如现行的“祝酒歌”,相互间赠了一些美好的祝愿和勉励;或者酒宴中唱一首“祝酒歌”,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的追求,都是很可取的。就目前来说,朋友相聚,喝酒聊天划拳,不仅能增加酒席上的气氛,而且,由于喊酒能使酒精散发的快,一般来说比之喝闷酒更不容易醉,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我国古代的“酒箴”“觞政”中,都提倡酒德。如“主政”中就有“此日有要紧事,不宜饮醉”,“病初愈,不宜尽醉”等规定。诸葛亮在《诫子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酒之谈,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莫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于乱”。喝酒可以尽兴,但不应过分,古人的告诫,真可谓是金玉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