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揣个空荡荡的胃,我最想念的就是那香喷喷的锅贴了。名字起得恰如其分,妥当安稳,猛然听起来有些北方人身上特有的憨厚实在。果不其然,锅贴,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煎烙馅类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很受吃货们的青睐。但是,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都渴望拥有,美食也不例外,无论走到哪个城市,似乎都可以寻觅到锅贴的身影。

当然了,我要说的是陕西的锅贴,呈月牙形,长得中规中矩,比较老成,有点像煎饺的孪生姐妹。这样以来,有很多人就分不清锅贴和煎饺是谁了?其实,这两者的制作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煎饺需要先煮后煎,在“煮”字上做足了文章,而锅贴没有煮,只能喷油,这是煎饺与锅贴最大的区别。再者,煎饺两面酥黄,口感香脆。锅贴则以好几个连在一起,底部呈金黄色,周边及上部稍软,一副热气腾腾的温暖模样。
在民间,相传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心情郁闷,不思茶饭。午后独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但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这时,太祖几天也没好生进补,此时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让御厨铲几个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直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好几个。问这叫什么名字,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后来,这道锅贴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又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今天的锅贴了。
大多的佳肴烹饪过程都比较复杂,锅贴也是,做锅贴时对锅是有讲究的,锅,要用平底锅。馅料,也如饺子馅,可以是荤也可素,牛肉、羊肉、海鲜,喜欢吃什么馅料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调配。制作时,首先在锅底略抹一层油,将锅贴有序摆放整齐,煎时均匀地洒上一些水。盖上锅盖,煎烙二、三分钟后,再洒一次水。这样的动作再重复一次后,再淋一点油,过一会儿,厨房里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刚出锅的锅贴,好几个人黏在一起,看着一团和气,皮又脆又绵,馅又烂又酥,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想起那年冬天,去西安给母亲看完病,转到西大街竹笆市口,一个锅贴馆的店铺让我眼前一亮。店内装修古朴典雅,墙上挂的壁画更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幽静,看着店里挤满的客人,我才知道,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老牌锅贴馆,味道就不用说了。
点餐后,不一会儿,服务员就将一盘沁人心脾的牛肉韭黄馅的锅贴端来了。看着油晃晃金灿灿的锅贴,忍不住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夹了一个先让母亲尝尝,要知道那些天,母亲的胃口一直不怎么好,吃什么都不觉得香。可是,当母亲吃完后,笑了笑告诉我:“好吃,你快尝尝!”果不其然,我一口咬下去,满嘴香,酥脆又松软,蘸着汁更是鲜美溢口。我和母亲品尝着美味的锅贴,喝着清香的八宝粥,温暖又惬意,满满的幸福感荡漾在心间。后来,母亲痊愈离开西安时,她还念念不忘锅贴。锅贴普通而凡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美食,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冬日里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大雪飘飞的冬日里,和亲人围坐一起,抛却生活的烦恼和纠结,吃一顿清香可口的锅贴,倾听父母亲讲着那些过往的事情,一种莫名的温暖涌上心头。文雪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签约作家。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