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朱鹮之乡陕西洋县,这里碧水蜿蜒,青山染翠,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绚丽景色,洋溢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之美。这一切,都缘于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驰而不息。

每一年回去感触都不一样,幼儿时觉得洋县真好呀!那么大,又温暖又舒服;年少时想往外走,尽可能的往外走,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工作后回去看望老人,每每都是匆匆来回,现在老家房子大了,人却越来越少,以前有外婆,有外公,有表弟,有小姨,有姨父...现在只有大姨、二姨、三姨三家人。农村空心化是必然也是无奈,以往的安土重迁被经济生产力发展,被信息时代打得支离破碎;以往的“老人在不远游”变成了现在每次回老家都茫茫然担心是最后一次看到老人,我们的沟通观念差异从以往的地域差异变成了现在的年代差异。
虽然,母亲和我们都生活在宝鸡,但是因工作繁忙见面的频率越来越少,只是电话里沟通多一些,也只有在电话中听到母亲的声音时,心情才会特别舒坦,这种感觉是任何人没法替代的。每次和母亲相见,她都会先看看我的脸问长问短,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吃饭了么,想吃点什么?”舌尖上的味觉记忆是永远忘不了的。母亲做的饭非常好吃,在我记忆中无论是“米糕馍”还是“蒜苔炒腊肉”都特别好吃,还有那“蒸豆豉夹馍”,这些独特的味道一直感染着我40多年。虽然我选择了餐饮行业,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27年,什么美味佳肴都品尝过。但是,这种家味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我在想美食美味来自民间,来自每一个家庭的母亲!这种独特的味道是必须研究的,也是要推广的。因此,我将这个“米糕馍”加上现代的烹饪技法,在“宝鸡菜馆”进行推广,其目的就是让陕南家乡传统美食推向西府,推向产业化。

不久前,中联办紫荆山庄总厨黄泰民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总厨林清,在陕西省餐饮业商会执行会长梁国义,市委原常委、宝鸡军分区原政委、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监事会监事长许道化,市商务局副局长黄宁安的陪同下,在宝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他们对宝鸡的仰韶文化、周秦文化、农耕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来到“宝鸡菜馆”用餐,给予了“宝鸡菜馆”最真实的评价,他们谈到:“宝鸡菜是陕菜的基础,宝鸡菜馆是我们一行考察期间品尝到的最接地气,特色鲜明,地域味道保持最完美的菜品了,不虚此行”。其实,宝鸡菜馆长期以来承担着宝鸡菜的研发推广,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广宝鸡菜为任务,坚持务实创新,传承师带徒为基础,推广宝鸡菜,当好餐饮人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