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腊八粥的味道

“娃娃娃娃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又是一年腊八节,腊八粥的味道惹人馋。一碗腊八粥,熬煮着世间的五味杂陈,散发着岁月的绵糯香甜,装得下人生的酸甜苦辣。
细数人生中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腊八粥,于我、于你、于他,相信每一碗的滋味也必然是不尽相同。

图片

童年的腊八粥,是孩童对新年的翘首以盼,是数九寒天长夜未明时母亲拉起的阵阵风箱声,是麦草火映红了灶膛时烟囱里的炊烟袅袅,是黑老锅“咕嘟咕嘟”熬煮中雾气升腾的饭香缭绕。俗语说“腊八饭,顿顿喰can”,熬的是五谷丰登,喰的是年年有余,昐得是万事“粥”全,重温的亦是儿时的旧梦。
腊八粥,熬就熬它一黑老锅。寻常的一碗粥,汇集了母亲的心思和乡邻的馈赠,麦仁、小米、大米、红豆、白豆、黑豆、花生米、大枣等五谷杂粮,原料不求金贵,只愿种类杂多,归置一锅,小火熬煮,不同的食材味道渗透交融,色泽交相辉映,软糯甜香的滋味原来早已根植于记忆深处。

图片

少年的腊八粥,铭记于心却是那碗法门舍粥。遥想起多年前借宿于法门寺的那个不眠之夜,大雄宝殿佛光普照,置身其内,于木鱼声声中,盘腿端坐于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启唇,聆听梵音绕梁,静待晨钟暮鼓。
一树一菩提,佛经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修行多年,在腊八这天因女子一碗热粥助其悟道成佛,所以腊八粥也被称之佛粥。在腊八节这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粥,供奉佛祖之后,再施舍给众人,就连南宋陆放翁也曾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图片
一粥一世界,那是我在佛前吐露的真言。那一日,法门寺香火缭绕,信徒云集,少年的我我亦跟随皈依佛门的外婆去法门寺上香,有幸讨得一碗佛粥,看似寡淡入口却极其香甜,原本普通的斋饭,竟点亮了灵光,悟道出慧根。原来日日陪伴外婆识字读经,早已在心头种下善念福报,时时不忘感念善缘因果,方可守得一世“粥”全。
中年的腊八粥,汇聚了过往岁月的沉淀,装得下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一天,爱人自告奋勇亲自下厨,精选五谷,浸泡淘洗,开火煮粥,动作娴熟,不一会儿,熟悉的风味已在家中弥漫。一锅平淡无奇的白粥,米食打底,各类豆子在煎熬中磕磕碰碰,彼此却味道交融,香气四溢,再加入几粒大枣,不经意间的点缀,竟能轻易地将整个清晨唤醒。

图片

这碗家常的腊八粥,味道浓郁鲜香,融入了十多年岁月的温柔洗礼,入口之前若能再浇一勺酸辣的酱汁,配上豆腐蒜苗各色搭配,这样的味道才够真实,方能化腐朽为神奇。我总是贪恋那口多汁的粥,某人定会借此打趣:“你就费水水(方言,形容刁蛮难缠)地很!”我也不忘奉还一句:“我看你才费水水!”当下佯装嗔怒,却又一笑而过。此刻,光阴静好,熟悉的味道让我们彼此心意相通。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你乐意也好,烦恼也罢,年都将慢条斯理地如期而至。惦记着一碗腊八粥,轻唱着迎春的序曲,亲人的牵挂、思乡的味蕾让心照不宣的游子们加紧了回家的脚步,风尘仆仆中我望见了新年在招手。

图片

年味就这样慢慢地弥散开来,或浓或淡,都在这寻常的日子里氤氲着,或许只是简单的一粥一饭,亦或一颦一笑,如同儿时的歌谣、少年的过往、中年的积淀,足以温暖你我,点亮幸福。


作者简介

于萍,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协会员,宝鸡市楹联学会会员,现在岐山县水利系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