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闯荡餐饮江湖 挥洒一片痴情

面前这位四十来岁、一脸憨厚的中年男子,让你很难将他与 “国家高级烹调一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中国烹饪大师”等耀眼的桂冠联系起来,但这的确是事实。他叫屈积怀,宝鸡宾馆的行政总厨。
问起何以爱上这一行,屈积怀告诉我:出于一种夙愿,或者说是命运的安排。三十年前,不到16岁的屈积怀只身一人来到西安,在西安烹饪专科学校报了名。见儿子铁了心,老父亲便到太白深山割扫帚,卖扫帚攒钱给他缴学费。捏着一把汗晶晶的钱,屈积怀掉下了眼泪。他仰头朝天喊:我必须学成!不然对不起家里的血汗钱……
学徒的日子可想而知,无真菜可切,就切树叶练刀功,经常被菜刀切破手指;无真锅可翻,便翻沙子练肘功,胳膊肘肿得抬不起来,第二天接着练。冬天,手冻得又肿又高,但手上的功夫练得又精又准。期末测试,烹饪班比炒菜,屈积怀“炒速”最快。老师惊呼:小伙干活太麻利了,没想到你这么有悟性!

第二年,屈积怀便拿到了三级厨师证。
实习的第一站是西安交大外宾餐厅,接触鲜为人知的宫廷 菜、淮阳菜。他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杀鱼、配菜、洗盘子…… 啥活都干。这段经历,练就了他一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之后,拜粤菜大师周中华为师,学海鲜粤菜、烧腊肉,在西安凯悦饭 店、交大外宾餐厅、“人人居”餐厅操刀掌勺,学技术、练硬功。
厨师居然也有饿肚子的时候。为学更多的东西,屈积怀不停地“跳槽”,找工作、换地方,有时搞的自己食宿都没着落。晚上睡在大通铺,他看着天花板想:明天去哪家饭店应聘、试工?没找到“下家”,胃在肚子里打架,他的心在流血。是卷铺盖回家,还是继续干?眼前浮现出老父亲割扫帚卖钱、用皱巴巴的钱给他缴学费的情景。“这条路再难,我也要咬牙撑住,义无反顾走下去!”到达应聘点时,他已经两天半没有吃饭了……
1994年,不满二十岁的他南下闯荡,谋职于珠海金鑫宾馆。当时珠海正处于开发期,像一个大工地。在那里,他知遇了一位对他终生事业产生具大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便是“中国烹饪大师”赵更生。
师从赵大师,可以说是他事业上的新起点。第二年,屈积怀回到宝鸡。之后几年里,他钻研陕西派创新菜、宴会设计、冷拼雕刻,并将中西烹调技法大胆融合,进军宝鸡餐饮,在海中霸海洋酒楼、鸿福祥、宝鸡大酒店、颐和酒店任主厨、厨师长,带动宝鸡新派粤菜和融合菜走向新的高度。雪薇大酒店、金都大酒店、天鹅湖大酒店、白云宾馆……凡他干过的地方,都有“招牌菜”的擂人口碑。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烹制最正宗的海味,他又身背行囊,两次奔赴“燕鲍翅”的老家——福州,探寻名菜烹饪之法。在福州长冠假日酒店、天冠翅鲍翅酒楼,屈积怀担任主厨,不仅学会了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烹制过程,还掌握了“燕参翅肚”独特的烹调技法,将燕鲍翅的推广和销量做到市场前茅。回到宝鸡,正值“华艺杯”青工技能大赛,他便拿了个“优秀选手”奖;2005年,又参加第三届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一下从北京抱回一金一银两个热菜大奖!

从生猛海鲜、粤菜湘菜到川陕风味、西府小吃,善于钻研、动脑子的他逐类旁通,很快熟练掌握了各门烹饪技术,面点、凉菜样样不落,得心应手。2009年,在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上,屈积怀又一次斩获个人银奖、团体铜奖。
曾经沧海,不负韶华。这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知名度越来越高。在宝鸡王府饭庄任厨师长时,他精烹宝鸡“家常菜”,创造了每餐翻台率100%的骄人成绩。第二年,中国烹饪协会举办全 国厨师长培训班,他又赶赴昆明,潜心进修各类名菜。2010年,大连海鲜渔港聘请他担任行政总厨,平价海鲜从此上了宝鸡寻常百姓餐桌。之后,又出任信生大酒店餐饮部总经理。作为“老板”的他,在管理上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从菜品品牌到包间环境大胆改革、创新,短短两年,酒店被他搞得红红火火。
“用心做事,会激发意外的创新灵感”——这是他的从业箴言。身为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会长、陕西食之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出品总监的他,如今是宝鸡宾馆行政总厨。除了餐饮管理,每天带徒不辍,他要把自己三十年的烹饪“真经”传授给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李明涛,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和省市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四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