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导航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0917-3102995
联系电话
首页
协会简介
党建工作
协会动态
活动赛事
饮食文化
协会刊物
会员风采
协会章程
协会领导
组织机构
入会流程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委员会动态
县区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考察交流
教育培训
饮食文化
捞凉粉
年老的珍贵物件除了古董外若说还有其他,那定是记忆中的独特味道。比如一声悠长的吆喝,一味独特的吃食,一位知交故人的思念。
老县城有著名的三大吆喝:麻辣卤鸡蛋,二块五两个,味道好---滴---很!奶来了!打---奶---哩!豆面,豆面,豌--豆---面!这声声吆喝,隽永悠长。寒暑易节几十载,它们伴着老县城换新颜,伴着年轻娃长成半大老汉!我说的凉粉就和这吆喝声里的豌豆面有关。豌豆面,兵豆面,荞面都能做凉粉。
关中凉粉在麦黄时节是佳肴,晶莹剔透,冰凉清润,消暑开胃,它是老几辈人传下来的美食。逢年过节逛庙会上,凉粉摊摊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
凉粉好在哪里?年轻媳妇喜欢酸辣,老婆娃娃喜欢爽滑,年轻小伙吃个蒜泥喷香,一碗凉粉就能满足各种人的需求。若要说还有讲究,那就是凉粉要切成粗条还是捞成细丝,您说了算。就如今这物价,三块钱买个吃食,既果腹还养眼还能随个心意点个形状,那必是人生一件快事。
母亲才说中午要做凉粉,我就找寻好“凉粉捞捞”伺候着。豌豆面白得像雪,细腻得如脂粉。半锅沸水冒鱼泡,倒进凉水和匀的豌豆面糊糊。母亲搅呀搅,清汤寡水的一锅突然就粘稠,它缠在擀面杖上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渐渐地锅里像开了菊花,母亲再加温开水调好稀稠,调小火盖上锅盖。我就知道要砸蒜泥了。若不是亲见,我就不会相信那一锅粘稠的白糊糊能凉成一个脸盆样子的大果冻。母亲把熬熟的凉粉糊糊倒进不锈钢的大盆里,她自顾自地干活去,仿佛从来没有发生做凉粉这档事。我心急得来来回回走动,看热气腾腾的盆慢慢烟消云散,再等到盆子温热手还是不敢触碰那凉粉皮子,母亲看我等得着急恓惶,她把凉粉盆子搁在更大的凉水盆里浸,加速降温,凉粉就成型了。那凉粉,手压着像娃娃的脸蛋,白光光颤颤巍巍忽闪忽闪。母亲说:你就切个边角先吃,等透心凉了才能趁得住“凉粉捞捞”。
凉粉捞捞,是针对凉粉坨子制作的专用工具,像个金属的乌龟壳上刻出了星星点点的洞。凉粉捞捞扣压在脸盆状的凉粉坨子上,使力气按着凉粉坨子拖,它身后就像游鱼拖出尾巴,一束扁扁细细的凉粉就成型了。母亲技术娴熟,一次捞一束,刚刚好是一碗,盘起来一窝丝,像用梳子梳过的,细密又整齐。我就喜欢玩这捞凉粉,可总是不得法,惨不忍睹地捞出半拉子,折腾俩下就被母亲赶走了。我总觉得不尽兴,总是惦记,又不能说出我的心思,只能隔一段时间喊着要吃凉粉,其实,我不是很喜吃凉粉。
二十岁前,我总觉得凉粉是一味寡淡又薄情的食物。凉粉本身透亮晶莹,像果冻或者一方冻油脂,你要拌上蒜泥香油,它就清爽的像个十三岁小姑娘,素净地不着脂粉,粘着些许仙气,仿佛入了口你就得了道,仙风道骨应用而生;你要淋上红油豆豉,它就波光潋滟,仿佛唇红齿白的妙龄佳人,有些个诱惑,你三口两口拨拉着下肚,唇齿间滑腻仿佛梦里;你执意要拌小葱拌香菜浇醋汁油辣子,它就一瞬间滋味丰富,仿佛阅尽人世的妇人,初看五颜六色,咂摸体味,几分欢喜几分愁。还有人把凉粉切得含糊,剁成麻将块,只管把那臊子肉、青蒜苗、红萝卜丁多多地放,大铁锅炒凉粉,直炒得热油滋滋,凉粉软糯透亮,被油浸润得要融化,此时用勺子舀着吃,耐着性子吹口气,慢慢品,凉粉已不是凉粉,它就是个耐人寻味的老妇,一生与太多的事情碰撞融合,故事就是她,她就是故事。一坨凉粉,你说它有味它也无味,你说它薄情它又多情,吃凉粉,是吃个心情,就看你是要吃出个二八佳人还是吃它个故事妇人。
长过三十岁,我渐渐发现了凉粉的妙处。从蒜泥香油吃白口到红油青蒜吃红口,渐渐地,凉粉捞捞怎么玩全然忘了,心思全在吃凉粉上。也许凉粉本也不是一味薄情寡义,当我以为成长的已经可以飘然而过忽略它时,殊不知它已幻形变身随我长大,从骨子里的离不开它。做凉粉是母亲的一门手艺,吃凉粉是夏日的一个标志,凉粉成了我生命年轮的痕迹。我预感我越老会越恋它。因为,我七十多岁的姨父从西安捎话:最近老家人谁来西安,给我捎个“凉粉捞捞”!
老来多健忘。我以为这就是人之常情,谁知它还有下一句:唯不忘相思。捞凉粉,是乡思,也是相思,我愿意被它困扰这一辈子。
作者简介
:
侯玲
,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岐山高级中学教师。擅长用散文写游记,美食,风物。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领导
入会流程
协会期刊
协会动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