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很多人在餐饮行业找到了成功之路,回顾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方法。
想老八米线的创始人李英,宝鸡人。有人称李英是有个性的女中豪杰,说话声音较高,常见她的头发较有特点,由一个摊点发展到全国400多家加盟连锁店,她是有故事的创业人。在“新常态”的今天,是优化企业的时期,她在自我中成长,稳步发展小产业造就大成就。她投资千元受益千万元的故事难道你不想听听吗?
不管全世界的人怎么说,我始终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其实这才是创业者简单而睿智的决定。
1998年3月,李英在丈夫的支持下,投资千元在新民路摆了一个摊点,在卖出一碗米线收入了1.2元时,她心里非常高兴,摊点开业半月每天要卖近千碗。别人家的怎么卖不动呢?原因只有她自己明白!小吃行业品控是关键,她在开摊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去了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去考察味道和米线的品质,重庆是浓麻辣、成都米线是轻麻辣、云南是鲜麻辣、贵阳是干麻辣。
配料这个工艺较为复杂,她学习回来后,不断尝试改进,一天三顿吃米线。在麻辣米线上她下足了功夫,四川是麻辣,宝鸡是辣麻,麻太重,宝鸡人不接受,为了把这个味道改良成宝鸡人的口味,她驱车百里在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找秦椒(干红辣子);在陈仓区西山、凤县找凤椒(花椒),最终用宝鸡的原材料调制出了适合大众的口味。
经过数年的发展,她由小摊点“与时俱进”搬到门面房内,如今的新民路,生意非常火爆,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地方,营业额每天都是5000一6000元。这个时候,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认为,消费者认可我的产品才来消费,所以她要紧抓质量。当时由于条件受限制,调料无法标准化,只能靠人工凭感觉去调,一个小店就用了9名职工。这个时候她在想,等闲下来一定要搞一套可复制的标准化生产,把工序由人工凭经验掌握改为量化,开袋即调。
在她下定决心要干的时候,老公为了助她一臂之力,主动要求协助她。在与老公的一起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厂房很快建成并投产,一方面生产米线,另一方面生产酱料,很快标准化模式就起来了。
2006年李英开始做加盟店,第一年加盟了五家店,第二年宝鸡三区九县共加盟了58家店,家家生意火爆。4年里老八米线的加盟店数量到达了三百多家。她在创业过程中,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把员工发展做为主要任务,把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创业做为一项主要加盟扶持对象。通过正能量回报社会,企业发展的非常快,如今的老八米线已经在全国各省市有了400多家加盟连锁店。
老八米线李英是能与时代接轨的人,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她早已经有了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巧妙地迎合了现在餐饮新模式,不断探索如何把米线做为线上商品,搭乘新时代的大数据走出去。 当更多的餐饮企业有了互联网营销意识之后,会进入营销红海,但是,李英却能够在米线领域拨开沿路迷雾,做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这是她制胜的法宝,也是她唯一的地方,这叫大格局,用大智慧博得市场。
最后,在和李英的交流中她说到,如果大环境、小环境都自己去建设的话,我自身的能力、实力不具备。所以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我把自己有限的资本或者力量聚焦到一个核心——如何去塑造品牌,把剩下的交给社会来完成。
“老八米线”健康绿色,香味持久,口味地道,有麻辣、香辣、酸辣、酸汤、三鲜五种不同口味,始终以货真价实、质量第一、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在市场上拼得一席之地,“不食老八米线,枉来宝鸡一回”是粉丝们给予他们最高的荣誉。
2019年2月28日上午,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对想老八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所经营的产品——老八米线,进行餐饮品牌评审认定。
专家和评委对老八米线分别进行点评
组长专家: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会长 赵更生
副组长专家: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孟庆良
评委: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大师专业杨宝菁
专家和评委检查店铺卫生和安全
专家和评委现场打分
参加此次评审的嘉宾和媒体有:
嘉宾:张辉面总经理 张辉
媒体:生活网 徐超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为企业法人颁发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