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母亲的搅团

每年秋天,玉米成熟之际,父亲和母亲总会第一时间磨出新鲜的玉米面,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叫我周末回老家吃搅团。

记得儿时,中午放学回家后,只要午饭是搅团,我宁愿啃干馒头也不愿意吃一口。长大后,或许是口味变了的原因,特别喜欢吃搅团。每次回老家,母亲做的搅团成了我最想吃的东西。刚出锅的、热乎乎的玉米面搅团盛在碗里,浇上油泼蒜汁,配上酸辣萝卜菜,驱寒暖胃,圆润舒滑,口感绵软,入口即化,每每想起都会让我加快回家的步伐。

今年入秋后,没有时间回老家。母亲便把新磨的玉米面给我带了过来,一大早就站在厨房忙活着。只见她先在铁锅里盛上凉水,稳稳地放在火上烧水。接着,不紧不慢地将洗净的红白萝卜、辣椒切丝再加上一些香菜,用盐、醋、香油腌上,放到一边。然后捣蒜,做油泼蒜汁。

等到听见锅里的水发出嘶嘶响声时,立即舀两碗玉米面倒入盆里,盛一碗凉水慢慢加入,边加边搅,直到搅成面糊状。此刻铁锅里的水已进入沸腾状态,母亲迅速掀开锅盖,将搅匀的玉米面倒入,拿双筷子搅拌几下确定稀稠,随后一只手用筷子搅,另一只手则将干玉米面慢慢撒进去,待到面糊很稠,筷子搅不动时,换成擀面杖继续朝一个方向使劲搅拌。

俗话说的好“搅团做得好,三百六十搅。” 这样的搅拌持续时间很长,中间不能停顿,我承认这是个非常费劲的体力活,而且越搅越费劲,可母亲搅了那么长时间都不喘气。十几分钟过后,锅里的搅团颜色渐渐地变白了,这时,大火已变为小火,伴随着慢慢溢出的玉米香味,慢慢地煮上三到五分钟,搅团便熟透出锅了。

平日里都是小碗吃饭,今天看见淡黄色的搅团、红亮的蒜汁、可口的萝卜丝,瞬间胃口大开,赶忙拿了一个大碗,舀了两大勺,加上萝卜菜,再浇上蒜汁,用筷子夹上一块爽滑的搅团放进嘴里,萝卜的酸爽、蒜汁的香辣夹杂着浓郁的玉米香,在嘴里蔓延开来。甚至来不及咀嚼,它就像一条光溜溜的小鱼,一下子滑入肚子里,真是美味。

母亲做的搅团,吃起来就是香。尽管自己曾经尝试着做了许多回,但味道总不如母亲做的爽口、做的那么地道。有人说,喜欢某种食物,或恋上某种味道,味蕾大多都与故乡有关,与母亲有关。我想,无论是身在异乡的游子,还是坚守在故土的乡人,味蕾始终会保留着对某种食物的触觉。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流转愈加浓烈,如同一坛陈年酿酒,一直静默在时间深处,一旦打开则芳香四溢。

呵!好香啊!母亲做的那碗搅团,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一幕幕,一件件,在我脑际闪现萦怀,久久不能离去……


作者简介张瑞敏,女,笔名千叶无声,宝鸡市职工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协会会员。业余喜欢散文和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宝鸡日报》《宝鸡文学网》及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