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祝愿全市人民重阳安康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为吉祥之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佩茱萸、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流传至今,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所以同样今天也是我国的老人节,别忘了给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温暖的祝福。


九月九·话重阳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地域之间庆祝节日的方式各有不同,各省份在过节的时候各有各的民俗,其中陕西省便是以赏菊花、馈赠菊糕、饮菊花酒为主。


赏菊花

“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真情、令人怀恋、品格高尚的含义。

虽然深秋之时,万物萧条,秋风杀尽百花,满眼都是枯萎。但菊花盛开之时,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此耀眼夺目的风景,正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花期,所以重阳节赏菊就成了人们最赏心悦目的佳事。


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


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中国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

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又是一年九月九,人们迎来了登高祈福、敬老助老的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又是一年重阳到,深秋桂花香,满院菊花艳,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在此恭祝全市市民:重阳安康。愿全市人民重阳佳节与亲人相聚庆祝,共赏秋日美景;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幸福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