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恭祝全市人民中秋节快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月饼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桂花

       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螃蟹

      “九月金风降,三秋明月光。”

      “但得阳澄蟹,不看菊花香。”

       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不是因为中秋节而吃螃蟹,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螃蟹最好吃。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说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指农历九月雌蟹最佳,此时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时,甘香流油的蟹黄、白嫩鲜甜的蟹肉,让人馋得直流口水,食指大动。

       螃蟹的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蟹”与“谢”同音,而所谓“中秋月圆人圆”,中秋佳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恰好是一个充满着浓情厚谊的节日。游子归来、走亲访友、好友小聚、表达心意……这一个“谢”字再合适不过了,而“谢”要怎么说出口送出手?作为谐音字的“蟹”就再也合适不过了。

       夕七彩人间长共中秋八月,杯低吟酒伴同歌盛世高风。月饼圆圆,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思念普照。圆圆月饼,祝福为勺,圆你心愿,圆你梦想。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合家团圆,健康常伴,幸福驾到!